1.旅游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旅游论文怎么写

3.求关于旅游方面的论文,2000字左右~万分感谢

天津市旅游路线论文_天津旅游体会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四狗,最后成功保研,感觉对这个问题还是很有体会的。

要想不荒废宝贵的四年光阴,真正学有所得,我觉得首先是要结合未来发展和兴趣爱好制定一定的规划目标,以保证时间用在刀刃上

题目提到旅游管理是一门实务性质强的课程,说明你可能希望自身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提升,毕业后顺利走进职场,像这样希望直接就业的旅游管理学生,可以围绕增强实践工作能力的目标制定不同阶段的实习等,而有的同学则希望毕业后继续深造,研究相关理论,这样的学生就可以围绕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目标制定参与科创项目、发表论文等学习目标。对未来发展有了一定的规划,心中有数,指导你更好地走每一步。

第二是一定要重视专业课程学习、尽量保持高学分绩。一方面作为大学生,学习仍然是首要任务,另外加强专业学习也可以帮助在校生更好地了解认识旅管专业,学会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身边的旅游现象、解读旅游政策,为指导实践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像旅游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地理学等课程都是非常有益的主干学科,一定要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与展示活动也能极大的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高学分绩对个人未来发展也非常重要,对想要读研的同学是增强竞争力的一个筹码,对想要工作的同学来说也是证明自身优秀上进的重要标准,在其他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公司也更愿意聘用学分绩靠前的同学。

第三是要利用课外时间有针对性的提升个人能力。如果你未来想要就业,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含金量、可以锻炼个人能力的相关实习,规划公司、OTA运营、酒店等与旅游相关的实习岗位也是比较多的,可以多向往届成功就业的学长学姐请教他们是如何为就业积累经验筹码的,也可以参与一些学生工作,锻炼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对于想走科研路的同学来说,需要积极参加科研立项,组队参与“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科研竞赛,还有红色旅游及旅游路线规划比赛等旅游专业相关比赛可以参加,并积极同专业老师联系,争取发表论文,形成科研成果,为今后保研增添优势

除以上几点外,还可以尝试考一些证书,比如导游证,在这里我建议尝试考英语或者其他小语种(日语、韩语等)的导游证,要比一般的中文导游证更有含金量,日后想要从事导游工作的话,有英文导游证也会更有竞争优势,方便从事海外领队等更高端的岗位。

总之,在校期间一定要珍惜光阴,做一些对自身有明显提升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旅游论文提纲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旅游论文提纲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旅游论文提纲范文1

旅游经济论文-旅游论文提纲范文-浅谈应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论文提纲范文,马克思经济学论文,国际政治与经济论文,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关于经济管理的论文,农村发展经济学论文,浅谈应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对策

法律论文提纲范文-关于法律的毕业论文-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外国证

关键词:法律论文提纲范文,行政法学毕业论文,法学专业学年论文,法律类实习论文,法学论文下载, 传闻证据是英美证据法上的法律论文提纲范文传统概念之一。

编写提纲的步骤:

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 与本科毕业论文提纲编写步骤范文相关的文章 浅谈发展国内旅游

旅游论文提纲范文2

  1 绪论 12-20

 1.1 研究背景 12-15

 1.1.1 藏文化主题酒店获得快速发展 12-13

 1.1.2 消费体验成为顾客选择酒店的关键因素 13-14

 1.1.3 顾客行为倾向的探究日益得到酒店业界的关注 14-15

 1.2 研究意义 15-16

 1.2.1 理论意义 15

 1.2.2 实践意义 15-16

 1.3 研究方法 16-17

 1.3.1 文献研究法 16

 1.3.2 访谈分析法 16

 1.3.3 问卷调查法 16

 1.3.4 统计分析法 16-17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7-20

  2 文献综述 20-62

 2.1 主题酒店相关研究 20-31

 2.1.1 主题酒店概念区分 20-22

 2.1.2 主题酒店概念界定 22-24

 2.1.3 藏文化主题酒店的概念界定 24

 2.1.4 藏文化主题酒店的发展概述 24-28

 2.1.5 藏文化主题酒店的发展特征 28-31

 2.2 顾客体验 31-40

 2.2.1 顾客体验的概念界定 31-34

 2.2.2 顾客体验的维度划分 34-39

 2.2.3 主题酒店顾客体验的相关研究 39-40

 2.3 顾客感知价值 40-57

 2.3.1 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界定 40-43

 2.3.2 顾客感知价值的驱动因素 43-48

 2.3.3 顾客感知价值模型 48-53

 2.3.4 顾客感知价值的维度划分 53-57

 2.4 顾客行为倾向 57-59

 2.4.1 顾客行为倾向概念界定 57

 2.4.2 顾客行为倾向维度划分 57-58

 2.4.3 顾客行为倾向的相关研究 58-59

 2.5 文献小结与述评 59-62

  3 研究设计 62-76

 3.1 访谈研究 62-65

 3.1.1 访谈对象 62

 3.1.2 访谈内容与方式 62-63

 3.1.3 访谈结果与讨论 63-65

 3.2 究模型与设 65-70

 3.2.1 究模型 65-67

 3.2.2 研究设 67-70

 3.3 变量定义 70-71

 3.3.1 顾客体验 70

 3.3.2 顾客感知价值 70-71

 3.3.3 顾客行为倾向 71

 3.4 问卷设计 71-73

 3.4.1 问卷结构 71

 3.4.2 变量测量 71-73

 3.5 问卷前测 73-76

 3.5.1 顾客体验的分析结果 73-74

 3.5.2 顾客感知价值的分析结果 74-75

 3.5.3 顾客行为倾向的分析结果 75-76

  4 数据分析 76-119

 4.1 样本来源 76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76-79

 4.3 信度分析 79-80

 4.4 因子分析 80-92

 4.4.1 顾客体验的因子分析 81-87

 4.4.2 顾客感知价值的因子分析 87-91

 4.4.3 顾客行为倾向的因子分析 91-92

 4.5 基于因子分析的模型修正 92-93

 4.6 方差分析 93-108

 4.6.1 性别对各因子的独立样本T检验 93-95

 4.6.2 年龄对各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95-98

 4.6.3 收入水平对各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98-100

 4.6.4 职业对各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100-108

 4.7 相关分析 108-110

 4.7.1 顾客体验与顾客感知价值的相关分析 109

 4.7.2 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行为倾向的相关分析 109-110

 4.7.3 顾客体验与顾客行为倾向的相关分析 110

 4.8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110-119

 4.8.1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111-113

 4.8.2 初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113-115

 4.8.4 研究模型初次修正 115-116

 4.8.5 研究模型二次修正 116-119

  5 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 119-133

 5.1 设检验 119-121

 5.2 研究结论及讨论 121-122

 5.3 管理建议 122-133

 5.3.1 提炼主题内涵,打造战略优势 122-125

 5.3.2 重视主题营销,强化实时互动 125-128

 5.3.3 聚焦顾客体验,创造顾客价值 128-131

 5.3.4 关注需求趋势,超越顾客期望 131-133

  6 总结与展望 133-137

 6.1 研究创新 133

 6.2 研究局限 133-134

 6.3 研究展望 134-137

 参考文献 137-147

旅游论文提纲范文3

  第一章 现代旅游业概述 14-30

 第—节 含义及分类 14-15

 一、含义 14

 二、旅游业细分行业 14-15

 第二节 旅游业整体市场情况 15-27

 一、全国旅游业整体情况 15-18

 二、区域旅游业市场情况 18-19

 三、厦门市旅游业市场情况分析 19-26

 四、竞争情况分析 26-27

 第三节 现代旅游金融现状简述 27-30

 一、旅游金融理论研究 27

 二、现代旅游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27-30

  第二章 景区业金融服务方案 30-50

 第一节 行业分析 30-35

 一、行业范畴 30-31

 二、行业整体情况 31-35

 第二节 商业模式和金融需求 35-43

 一、产品服务模式 35

 二、定价收费模式 35-36

 三、营运组织模式 36-37

 四、上下游经营模式 37-38

 五、资金运作模式 38-41

 六、金融需求 41-43

 第三节 金融服务方案 43-50

 一、银行的目标市场 43-44

 二、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44-47

 三、特色产品和金融服务 47-50

  第三章 酒店业金融服务方案 50-78

 第—节 行业分析 50-55

 一、行业范畴 50

 二、行业整体情况 50-55

 第二节 商业模式和金融需求 55-62

 一、产品服务模式 55

 二、定价收费模式 55-56

 三、营运组织模式 56-57

 四、资金运作模式 57-60

 五、金融需求 60-62

 第三节 金融服务方案 62-70

 一、银行的目标市场 62-63

 二、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63-66

 三、特色产品和金融服务 66-70

  第四章 厦门市旅游业与银行合作实例 70-78

 一、当地旅游企业与银行合作现状 70-71

 二、当地旅游企业与主流银行合作产品简介 71-72

 三、厦门市银行业与旅游企业合作切入点分析 72-74

 四、旅游业风险分析 74-75

 五、景区融资案例之厦门沙坡尾海洋文化创意港 75-78

 结语 78-80

旅游论文提纲范文4

 题目: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第 1 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关于旅游发展战略的研究现状

 1.3.2 国外关于旅游发展战略的研究现状

 1.3.3 国内关于海南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

 1.3.4 当前研究不足

 1.4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

 第 2 章 旅游发展战略相关概念及理论

 2.1何谓“旅游特区”

 2.2旅游发展战略及制定步骤

 2.2.1 旅游发展战略

 2.2.2 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步骤

 2.3旅游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2.3.1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旅游产业集群理论

 2.4战略分析工具

 2.4.1 PEST 分析

 2.4.2 VRIO 框架

 2.4.3 SWOT 分析法

 第 3 章 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3.1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1.1 海南旅游产业要素水平

 3.1.2 海南旅游业态与产品现状

 3.2海南省旅游业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人文环境分析

 3.2.4 科技环境分析

 3.3海南省旅游业内部竞争优势分析

 3.3.1 价值(Value)问题

 3.3.2 稀有性(Rareness)问题

 3.3.3 不可模仿性(Inimitability)问题

 3.3.4 组织(Organization)问题

 3.4海南省旅游业发展 SWOT 分析

 3.4.1 优势分析(Strength)

 3.4.2 劣势分析(Weakness)

 3.4.3 机遇分析(Opportunity)

 3.4.4 挑战分析(Threat)

 3.4.5 SWOT 分析结论

 第 4 章 国际海岛旅游案例对海南的启示

 4.1 美国佛罗里达

 4.1.1 发展基础与海南的对比

 4.1.2 旅游业发展历程

 4.1.3 成功经验借鉴

 4.2美国夏威夷

 4.2.1 旅游产业现状

 4.2.2 成功经验借鉴

 4.3国际案例对海南省旅游规划的.启示

 4.3.1 规划留白、融合生态,保留核心吸引,促进可持续开发

 4.3.2 主推一到两个核心城市或岛屿目的地,突出龙头

 4.3.3 在国际融合中保留本土文化

 4.3.4 主抓 2+N 国际客源地,促进市场国际化

 4.3.5 做强停留时间、重游率、消费点

 4.3.6 开发多元产品、精简接待设施,缩减淡旺季差异

 4.3.7 统计数据全面开源,吸引专业机构提供智力支持

 第 5 章 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体系

 5.1制定发展目标

 5.2确定发展战略

 5.3甄选战略路径

 5.3.1 探索体制机制改革

 5.3.2 管理模式创新

 5.3.3 提升旅游业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5.3.4 大力发展八大旅游业态

 5.3.5 深化旅游业国际合作

 第 6 章 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6.1积极申报旅游自由贸易区,推进旅游特区落实

 6.2完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6.2.1 资本要素流动政策

 6.2.2 人员流动政策

 6.2.3 商品流动政策

 6.2.4 财税政策

 6.3提高旅游市场监管水平

 6.4 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第 7 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旅游毕业论文提纲范例二

 题目: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评价体系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 2 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游客体验相关理论

 2.1.1 游客体验的内涵

 2.1.2 游客体验的阶段模型

 2.2 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相关理论

 2.2.1 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内涵

 2.2.2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模型

 2.3 因子分析相关理论

 2.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2.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2.4 模糊综合评价法相关理论

 2.4.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内涵

 2.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模型

 2.4.3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注意事项

 第 3 章 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指标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3.2 评价指标的初步选择

 3.3 评价体系的最终确定

 3.4 小结

 第 4 章 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实证研究

 4.1 实证分析网站的选定

 4.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运用

 4.3 模糊综合评价的评分

 4.4 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 5 章 对策建议

 5.1 改进企业内部建设

 5.2 加强企业外部交流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

旅游论文怎么写

 旅游专业人才供需矛盾问题长期存在,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思考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及访谈的方法,提出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由七个维度构成。对该模型进行了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包括情况专业前景、专业归属与发展、专业教学3个维度,最后提出地方高校应从提高教学水平,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寻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开展专业各项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归属感等方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福建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本科院校也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多。然而,就业形势缺不容乐观。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但从现实情况而言,可能更多的是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低造成的,认同度低,就缺乏学习的兴趣,即使毕业了,也不会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为此,以专业认同为视角,对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评价情况,为营造有利于专业认同的生成环境、提高专业认同水平提供参考。

 1研究设

 ?专业认同?是由埃里克森首次提出的,是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白凯等人认为学科认同由专业学习、专业前景、专业意识、职业发展、专业投机、社会偏见、专业归属等7个维度构成[1]。邱宏亮等人认为导游专业认同包括专业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和职业发展等5个维度[2]。再结合现实的情况,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划分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专业发展、专业投机、职业偏见等7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设: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多维性,包含专业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专业发展、专业投机和职业偏见。

 2研究设计

 为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笔者对福建省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依据上述设的七个维度,设计23道问题,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用李克特量表,分为五个等级,分值分别为1~5分,分数越高者,代表其对专业的认同度越高,反之则越低[5]。本次调查一共发放了350份问卷,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26份,有效率达到93%,符合要求。其中,男生72名,占22%;女生278名,占78%。从性别看,男女生数量差距较大,原因在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生源中,女生要比男生多。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因子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先要进行题项的纯化。题项纯化标准是:(1)题项与总体的相关系数值小于0.4且删除题项后内部一致性?系数反而变大者删除;(2)旋转后因子载荷值小于0.4或者同时在两个因子上的载荷值都大于0.4者删除[2]。根据上述标准,使用SPSS21.0进行题项纯化,23个选项最后删除了10项,剩下13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3个题项的KMO检验统计量的值为0.872,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值为1271.770,Sig值为0.000,符合探索性因子分析的要求。用SPSS21.0进行因子分析,由方差解释贡献率来看,前3个因子累计解释了70.363%的信息,符合要求,说明可以提取3个公因子。从因子分析的结果看,第一个公因子?专业前景?;第二个公因子?专业归属与发展?;第三个公因子?专业教学?。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上述因子分析,验证了文章开头的设,即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多维性,只是从实际分析结果看,多维性只包括专业前景、专业归属与发展和专业教学3个维度,其中专业归属与发展包含了专业归属和专业发展的部分指标。

 4.2建议

 (1)提高教学水平,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途径。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首先应该从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着手。地方高校可以有分派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深造进修,完善、拓展其知识体系,提升其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鉴于旅游管理专业强烈的实践性和地方高校培养目标的职业化,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2)寻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中,要打破过往的以教师纯理论知识教授为主的授课模式,尝试创建以培养学生应用、创业、创新能力的职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地方高校特色,以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为辅。

 (3)开展专业各项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归属感。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校方和专业教师的共同引导。一方面校方可以出台指导学生专业认同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相关制度文件,比如对学生的社会调查给予资金支持,由专业教师分别带队就知名的旅游城市、旅游饭店、旅游集团等进行社会调查,形成书面报告进行交流学习,让学生提升专业认知度和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另一方面需要深化师生互动关系,让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多些交流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鼓励学生创新,引导整个专业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归属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官春兰等.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两所部属全国重点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1(4):22-29.

 [2]白凯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认同:量表开发与维度测量[J].旅游学刊,2012(5):41-48.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旅游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但是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仍然存在着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够、教育模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营造学术氛围、实行校企联合等方式,培培育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旅游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竞争。对于综合性旅游产业而言,创新型人才尤为重要。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旅游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端人才的摇篮,所以加强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旅游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概述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是指研究者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是一种思维作用动机、认知指导实践的综合性能力。创新能力强调的是一种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需具备的创新能力

 (1)获取和转化知识的能力

 掌握丰富的的基础理论知识是研究生进行创新的必要条件,没有知识的积累,一切创新都只是空谈。在研究生阶段,对于知识的获取需要注意的有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获取知识的速度。旅游管理是一个涉及知识面非常广的专业,学生只有拥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研究生阶段学习具有很强专业性,对知识的获取需更加深入,在?专?的基础上再?破?。同时,快速获取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学术研究也是无止境的,加之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学生如果不能保证获取知识的时效性,那么创新就无从谈起[1]。

 (2)开拓创新的能力

 墨守成规是发展的绊脚石,创新的意义在于?出新?,新是创新的本质,是创新的价值所在。要创新,就要突破常规戒律,突破固有的习惯,突破条条框框,突破已有经验,突破过去的思维定势。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要善于用新思维、新方法、新角度看问题,突破旧的观念,使用新思维方式对现有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汲取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赋予其新时代内涵;除需具备时代精神外,还要注重新资料的发掘考证,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古为今用,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

 (3)预测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创新就意味着风险,任何创新都与风险相伴相依,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旅游行业本身也是一个风险重重的行业,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旅游管理创新型人才必须勇于承担风险,对经营、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勇于接受挑战,并能够经受风险考验,在困难中不断开拓进取。

 (4)实践和应变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实际活动,学生只有在各种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探索中产生新的观点和思想火花,才能形成?求异?的思维,萌发创新意识。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的作用,旅游属于服务性的行业,实践和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灵活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随机应变,才能碰撞出真正符合实际的创新火花,使这些创新成果运用到实处,实现创新目的。

 (5)集成和移植创新能力

 集成创新能力是指创新行为主体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以提供特别优点的方式,将创新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使其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相互优势互补、匹配的有机体,从而使有机体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跃变的一种自主创新过程的能力[2]。移植创新能力指的是将已有的知识在不同的时空引进、消化、吸收并进行再次创新的能力[3]。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覆盖很多门类的学科,经济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合理整合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避免了直线思维方式,有助于创新思维形成,在研究学习中,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要善于灵活运用交叉学科,用不同的标准思考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各层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对旅游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一)创新是旅游企业家的使命

 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定位已经和本专科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了明显区别,旅游企业家已经成为了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选择。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使命,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对于欲在旅游行业中有所作为的企业家而言,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存在的机会和可以利用的都还很充足,需要旅游企业家具有独特的投资眼光,发现一般人无法发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包括一般人不能运用的,找到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办法,创造性地进行开发,或者对已有重新进行整合,实现再次发现,为自己创造具有独创性的事业保证。这些都需要企业家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

 (二)创新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很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它是旅游企业自身控制的且不易被别的企业所模仿和复制的可以是旅游企业在行业竞争中保持持久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创新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4]。创新是旅游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创新的主动与被动以及创新的快慢与效果也成为了旅游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生成与强化,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开发潜在市场能力的不断更新,强化产品的升级换代上。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直接的体现是旅游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企业产品的需求也随之更为多样化。所以,绝妙的创意、经典的策划和产品的不断开发创新将对旅游企业行业地位的提升及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创新是旅游行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旅游业是高度综合的服务型产业。加快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树立新的旅游观、新的旅游产品观、新的旅游市场观和新的旅游投入观,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本行业的研究,而要拓宽视野,根据市场要求,并结合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开拓新的旅游市场,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开发引领创新型的旅游消费方式。只有不断更新,不断改进,才能确保整个旅游行业蓬勃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专业旅游管理知识的人才,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的优势,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高校旅游教育是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原动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学术氛围不浓

 我国研究生大多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对老师传授的知识被动地接受,甚少对老师所讲授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更鲜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学术讨论和交流的氛围不浓。包括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在内的我国研究生普遍地养成了一种依赖性接受知识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缺少教育发达国家所倡导的开放式追问风气,没有养成批判性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是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开展的学术活动相对较少,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很少组织有研究生参加的科研实践和学术活动[5]。很多学校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因为导师的不同,即使在同一学院或同一专业,除了在公共课或全体大会之外学生基本很少联系,那么相互之间对学术问题的探讨就很少。一些导师忙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对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关注不够,研究生学术视野狭窄,对学科国际前沿问题缺乏了解,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不强。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落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的方法有着本质区别,但我国研究生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学校教学模式单一,归纳型和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仍被广泛运用于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学中。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便教学内容再新颖、再先进,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研究生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导师仍旧用灌输式的?授之以鱼?方法,而很少用引导式的?授之以渔?授课方法。很多老师教学方式手段落后,很少利用先进教学设备进行授课,很难激起学生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旅游管理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师资力量还不够雄厚,很多导师都是直接从别的专业转入,知识体系不够完备;大师级别的导师较少,师资力量相对于其他成熟专业较弱,严重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仍不够合理,存在学分较多、公共基础课偏多、课程体系缺乏层级性、实践课比重不足、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较少、前沿性课程不够等问题,没有突出课程的专业性、前沿性、综合性,不能充分反映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新发展。旅游管理是一个跨多个领域的学科,但是很多学校对于此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安排没有体现这个显著的特征,课程安排很少涉及除旅管理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和本科专业课程部分重复。

 (四)创新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不强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学仍主要是对于课本知识的课堂讲授,这种方式不仅空洞乏味,而且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研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与社会沟通协调能力的综合培养。很多学校只是注重学生发表的论文数量,注重学生所获的学分多少,却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本专业而言,学校和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的横向合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学校和旅游企业密切合作、协同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坚实的平台。

 四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自主创新意识,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基础,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做出的,只有了解前人成果,才能实现超越。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既要注重培养获取和转化知识的能力,也要了解问题的研究基础,善于思考问题,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学校要设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努力创造教师到境外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让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扩宽研究生视野、增长见识、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参加学术活动,与同行接触交流,孕育创新的思想,产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聆听专家和优秀代表的报告,相互交流,拓宽研究视野,启迪思维,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学术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导师创新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的作用不言而喻。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导师往往能给予学生很多帮助,要让研究生做出好的研究,导师首先带头垂范。这种垂范要体现在教授、示范、指导和控制等多个方面。学校要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可取小班授课,用讲座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扩大自学比重,鼓励研究生进行课程专题报告,互相讨论交流。有条件的课程可以通过聘请院士、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学校应该以旅游管理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建设为中心,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一支年富力强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带头人作用,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创建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改经验交流,开发教学。

 (三)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生视野

 要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结构。降低必修课程总学分,提高选修课比重;调整部分老化课程,增加包含新观点、新方法、新内容的课程,鼓励开设学科交叉的课程;鼓励研究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涉及面很广,学校可以加入一些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如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加大课程融合,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创新

 学校和学生都要提高对实践的认识,实践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尤为重要,脱离了实践,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将无法真正服务于社会。学校需要提升实践课程地位,通过实验实训课、旅游企业调研、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在实践创新能力。旅游富集区是旅游专业学生见习和实习难得的社会课堂。在旅游专业课的学习之余或者是学习过程中,可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授课,让学生走出校门,带着问题到宾馆、风景区、旅行社去学习。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新,做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烨,王庆生.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模式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2-65.

 [2]孙金梅,黄清.企业集成创新要素及评价指标体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5):-99.

 [3]张林.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从?移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能力[J].考试周刊,2009(40):1-198.

 [4]路文静.旅行社企业竞争力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5]叶建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及其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3-106.

 [6]姜乃力.高校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措施探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12):105-107.

 [7]陈福义.整合、创新及品牌营销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根本[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4):65-68.

 [8]王奕.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之路?以重庆大学为例[J].中国研究生,2011(11):56-57.

求关于旅游方面的论文,2000字左右~万分感谢

中国旅游消费研究进展及其主攻方向

一、旅游消费的早期研究工作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旅游消费的专门研究较为少见,主要的工作是附带在相关专题或系统研究中进行的。从国外100 余年的旅游研究史来看,尚未找到专门系统研究旅游消费的著作。从近期研究动态来看,也未将注意力摆在旅游消费的系统研究上来。从国内的旅游科学研究情况来看,旅游消费的系统研究已经起步,但从严格意义上来看,相关学科所作的工作更多。

旅游消费的研究,已有工作大致可从两条线索中追溯:一是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二是从旅游科学研究中附带或从其他相邻科学角度所从事的专题研究。

1.从消费经济研究中产生的旅游消费研究成果

从消费经济角度探讨旅游消费问题,在我国是尹世杰教授最先敏锐地感觉其意义,并率先倡导的。还是在80年代初期,尹世杰教授就指导研究生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同时他也认为董辅@①较早就具有旅游消费经济思想,主要是旅游价值问题和旅游开发保护问题的研究。实质上,在80年代就有从基本理论研究入手进行探讨的,如龚晓宽、宋维真的研究,但是总的说来未形成体系,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主要从消费文化的角度,涉及了旅游消费的研究,1994年底,由《消费经济》杂志社首先发起的消费文化的讨论中,就出现了许多观点,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旅游消费的研究,如尹世杰教授认为消费文化包括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人们精心创造的实物生活资料和精神文化产品,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消费行为;周淑莲等则认为与旅游密切相关的茶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等是消费文化在消费品上的表现,风俗、风格、地方特色等是在消费方式上的表现。这些认识,与国内国外旅游文化研究的范畴有十分类似之处,当然,也是各有侧重。值得指出的是,消费文化对旅游文化的较细致的研究也有成果,如梁琦对生态旅游消费的研究;近年来兴起的闲暇消费研究,也有不少涉及了旅游消费问题,如曹茉莉的工作;从旅游消费的分析入手进行部分预测的研究工作也有开端,如池进的工作。

2.从旅游科学进行的旅游消费研究的成果

从旅游科学的角度研究旅游消费现象,已有较多的成果。主要工作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旅游消费供给与旅游消费需求的研究。旅游消费供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地的规划和区域旅游开发两个方面,可以说近20年来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是最丰富多彩的,仅90年代以来从地理学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关论文就多达千余篇,论著和教材达30余部。据统计分析,1980 ~1993年旅游地理论文的63.6%为旅游与区域开发内容。 旅游供给的研究有过以国内国外两种对象的研究,面向国外旅游市场的研究,如谢彦君的工作;面向国内的研究又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和旅游非常优越的旅游地的开发研究,这是主要的;另一类是旅游不是很优越的旅游地的开发研究,这是一个重要的有希望的新研究领域,如许春晓的系列研究。从旅游科学角度研究旅游消费需求的专题论文较为缺乏,谢彦君作过国际旅游市场对中国旅游消费需求的研究工作,但旅游经济学中的旅游消费研究以及旅游市场研究等领域,就是为了揭示这一类问题的。值得一提的是牛亚菲在这方面的突出的有特色的工作,将旅游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特征研究推向地域空间,将旅游地与旅游市场的空间组织模式及动态平衡关系揭示了出来,并以大城市为中心分析了不同地域的旅游供需关系。

②旅游消费力与旅游消费关系的研究。关于旅游消费力的研究,国内一般用人均GNP水平与旅游消费关系来探讨, 并已成为一个经典范式。许春晓提出“四力诠释”(吸力、城市挤力、收入动力、时间助力)观点,细分了形成机制;旅游消费力的实证研究,往往与其它研究夹在一起进行,常见于其它标题下的论文之中。对于旅游消费关系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一方面,继续对旅游消费的正面影响给予充分肯定和更加深入的研究,甚至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研究,如蔡雄等和陆林的工作;另一方面,对旅游消费的负面影响,旅游开发对旅游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冲击的研究,这一课题近年来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有不少研究成果,如全华等的工作。

③关于旅游消费模式的研究。首先是旅游消费的行为模式研究,率先工作是陈传康教授指导的硕士生研究课题,之后又有许多更深入的研究,如吴必虎等的工作以及曾尊固教授指导的陆林博士的工作;其次是旅游消费组织形式的研究,目前对团队和散客两种形式都有较多的研究。现代旅游业最初的旅游消费都是力图通过团队形式去组织的,进而在90年代以前大多把研究注意力放在团队组织上,有一批成果,如阎纲的工作。自90年代始,旅游消费观念明显的变化,散客市场迅速扩大,研究工作随之出现,如李海瑞和向才德的工作。更有人开始了自助式旅游的研究。

④旅游消费水平和旅游消费效果的研究。旅游消费水平高低的研究,确实是一个少有人深入的研究领域,目前的工作还停留在旅游消费的人均花费分析及其原因探究上,这些工作也较为分散,可见于旅游开发的现状描述和前景分析的研究工作中,如刘德谦的工作;当然,对旅游消费群的扩大速度及其旅游消费总需求的研究,也可在一些对旅游业发展的预测性研究工作中见到,但也不深入。主要工作如苏敬之和石建国的研究。关于旅游产品的精细化以适应提高了的旅游消费水平的研究,有两方面工作比较突出:一方面从旅游地的形象定位角度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如陈传康等的工作以及李蕾蕾博士论文的部分内容;另一方面,对旅游产品加工和包装的研究,如马永立和王晓云的工作。关于旅游消费中审美情趣高尚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虽有人涉足,如陈光照的工作,但尚不多见,是一个应加强的研究方向。关于旅游消费效果优化的研究,集中于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和战略研究,如谢彦君、沈兵等的工作;对于旅游地开发后各种关系的调查及其协调途径的研究,有部分成果,如李海瑞的工作。

⑤旅游消费结构的研究。旅游消费结构研究主要分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旅游消费结构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有旅游消费的类型划分和层次认定,如陈传康的工作;旅游消费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如李中的工作;也还有旅游消费结构的研究方法的探索,如卫海英的工作。第二是旅游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和发展趋势研究,专门研究较为少见,多夹于旅游市场分析和区域旅游开发的有关文章中,如陈传康的许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就涉及这类工作。

二、旅游消费研究的近期热点

鉴于旅游业迅速发展和旅游消费研究的现状,19年6月, 在尹世杰教授的倡导下,由《消费经济》编辑部和湖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湖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首次旅游消费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了30余篇论文(主要论文由《消费经济》陆续发表),到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的代表,湖南省及旅游局也派了代表,会议汇集了旅游管理职能部门的主管领导、旅游实业家和经济、哲学、旅游、地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大会的主要论文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反映着旅游消费研究的近期热点。

1.旅游消费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

以尹世杰教授《略论旅游消费》的发言为主线,就旅游消费的作用、当前我国旅游消费的主要问题、如何提高旅游消费质量等进行了具体的讨论,同时引发了旅游消费概念、对象、内容的讨论,如彭明朗教授提出了对旅游消费的初步定义,并划分了旅游消费的几种类型,其余专家也各持己见,因没有这方面的专题论文,未能深入而形成相对一致的看法,肯定了旅游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的说法;翟辅东教授《旅游消费问题浅议》的发言,对旅游消费形成条件、特点、存在问题及引导途径进行了论述,研究生黄芳《浅析旅游消费有关特点》一文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些理论问题的讨论特别热烈,在以下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旅游消费作用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的发展有很大作用,赞同其具有经济性、闲暇性、异地性、文化性;旅游消费问题有基础设施、环境污染、软环境落后、产品类型少等;旅游消费质量的提高途径要针对问题取措施,特别强调了服务质量和旅游消费者素质提高两方面的作用。

2.关于旅游消费趋势的讨论

以许春晓《香港回归与湖南旅游消费趋势》的发言为引子,对香港回归后湖南旅游消费趋势,湖南旅游发展的新机遇及其旅游消费趋势下的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特别是旅游消费趋势问题,引起了观光旅游的命运、旅游消费热点演替问题的深层次探讨;讨论后基本同意旅游消费趋势为旅游消费供给和旅游消费需求开始转型并渐渐趋向平衡,旅游消费力增强且旅游消费关系进一步改善,旅游消费模式将现代化并且旅游消费内涵化将明显,旅游消费水平提高而且旅游消费效果将优化,旅游消费结构将变化,具体是观光旅游形式、自然风光旅游产品消费份额将下降,商务、度、生态等旅游形式和文化旅游消费份额将上升,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观光旅游还将占大份额,自然风光旅游产品还是主体。梁琦通过对中国国际贸易中旅游业份额的增长趋势的分析,谈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3.关于旅游消费和文化消费问题的讨论

以赵学增教授《旅游与文化消费》的发言为主线,认为旅游是文化消费的基础形式之一,旅游管理的核心是文化管理,并就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作了深刻论述,认为其有复合性、情景文化、本性复归、路上文化、移植文化五大特征;郑炎博士等也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4.关于旅游消费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

以曾坤生《生态旅游消费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言为代表,既强调旅游本身的发展,也强调旅游的保护,认为生态旅游的发展为中西部发展提供了机遇,区域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就须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旅游这一观念。因为现代社会中的旅游不同于古代文人的游山玩水或徐霞客式的旅行和科学考察。它是人类社会中一种不断发展的生活方式。关于这一点,国外一些学者也有同类的叙述。如英国伊什图里金(Estoril)就指出过旅游的性质在逐渐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①旅行概念发生了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社会中的富裕的、有闲空的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出国旅行,满足于欣赏外国风景、艺术作品。现在这种概念已完全改变。因为出国旅游者多来自各种不同的背景,对旅游想法很不相同,所好和欲求更加五花八门,在有限的期内尽量包揽这一切。②现代旅游是闲暇追享的“民主化”。如冬季旅游,过去是少数富人强占的运动;骑马、划艇、射击,是非大众化运动。但是嗜好和闲暇的“商业化”已使这种活动能为一般人所享用。大量的人到国外去参加更为令人激动和更富有外国情调的活动,如登山、滑冰、水下游泳和马车旅行等。③现代旅游发展为“社会旅游”。如英国度营,既提供传统的旅游胜地具备的一切设施,又不断开辟和发展新的风景区域,组织大群游人观览,建造特别设计的低消费接待设施,并经常就地提供和其它服务。社会旅游可以把大量旅游者引入偏远和相对不发达地区。伊什图里金讲的这些性质方面的变化,表明旅游的概念是变化的、发展的,旅游这种特殊生活方式是发展中的生活方式,不论规模、范围、内容和性质都起了变化。

旅游的特征 异地性: 指出旅游是在异地的暂时性的生活方式,不能离开居住地到目的地永久居住。但可以住多久,他并未说明,也未提出具体的划分标准。不过定义中已包含了这层意思,这样就可把平时在自己居住地方的日常生活区别开了。业余性: 提出了旅游的业余性这一特点。业余性就是许多国家学者讲的闲暇性。这种提法,从主观目的上是想把为业务目的旅行、考察活动摒弃于旅游之外,但是为科学目的的考察,不论在古今中外都是一种旅游项目。因为旅游目的之一就是“求知”,既包括业余性的求知,也包括业务范围内的旅游求知活动。因此,对旅游的业余性规定大体是正确的,但在实际中又难以区分。特别是在我国,利用开会、出差旅游的人很多。据统计,到北京来旅游的人,41%是会务旅游者。外国利用国际会议旅游的人也很多,如1985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会议有274个,英国伦敦238个,比利时布鲁塞尔219个、瑞士日内瓦212个。这些参加国际会议的人,既是为了某一专业目的而去的会务者,也是一个利用会议参加旅游活动的游览者。英、法、比等国家正是利用这种方式,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旅游收入。如1985年巴黎举行国际会议收入70亿法郎,其中30亿法郎为专题会议收入。享受性: 旅游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是在物质生活条件获得基本满足后出现的一种追享欲求。有一位社会学家说,旅游者的心理中有“求新、求知、求乐”这样三条。这是旅游者心理的共性。旅游者不远千里而来,就是想领略异地的新风光、新生活,在异地获得平时不易得到的知识与平时不易得到的快乐。知识性:旅游给大家带来很多见识,增进了对各地了解,丰富了人文知识。这才是旅游的真谛!意志性: 旅游给大家带来心灵的意志,会让自己的思维,心情发展到兴奋,快乐的极致。 休闲性: 日前高速运转的生活工作频率,使人越来越感到生活的压力过大,所以需要在一些日放松自己,到海滨城市享受阳光,沙滩,大海,蓝天,白云。 中国最近兴起以莫泰(motel)连锁酒店集团为代表的迎合普罗旅行者的遍布中国大中城市和景点的高性价比新型酒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