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只知道Willem J.M.Levelt是荷兰著名心理语言学家 请问谁知道详细资料谢啦

2.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提出了什么

3.急求高一生物、化学、物理必修一课程基本知识点概括。(物理基本公式等、)

莱登怎么走_m莱登攻略

高中生物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s://pan.baidu/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生物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我只知道Willem J.M.Levelt是荷兰著名心理语言学家 请问谁知道详细资料谢啦

施莱登首先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但未与动物界联系;施旺与施莱登共同提出细胞学说;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未搞清细胞来源的过程。

施旺和施莱登的研究、理论,为现代细胞学说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施莱登(M.J.Schleiden,1804—1881)和施旺(Th.Schwann,1810—1882)都是19世纪德国的动、植物学家。

施莱登生于汉堡,是著名医家后裔。他十分热衷于植物学,在研究中,他发现了细胞核核仁,并提出了细胞增殖是一种以核仁为起点的结晶化的说。1838年,他发表报道,确认细胞是所有植物结构的基本生命单位,同时也是所有植物发展的最基本的个体。施莱登在实验观察及形成说中,虽然有过谬误,但他对细胞深入的研究,为细胞学说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施旺,德国动植物学家。1839年发表《动植物构造及生长相似性之显微研究》,论述了细胞结构是一切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他将施莱登与自己的发现概括起来,论证了动植物均由细胞组成。他将细胞学说修正为:“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他以“细胞质体”一词形容已定名为“原生质”之生命物质,并以“新陈代谢”一词表示细胞内进行的一切化学过程。施旺认为细胞不但是生物的结构单位,而且是生命单位。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提出了什么

威廉·莱维尔特 [Willem Johannes Maria Levelt 1938.05.17],荷兰心理语言学家,荷兰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研究所的创办人和负责人。他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

他早期在苏斯特堡知觉研究所从事的是视觉、听觉和数学心理学研究。《双眼的竞争》是他那个时期出版的著作中的一部。1965 年,他在莱登大学获得实验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5-1966 年间,当他成为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和语言学。

莱维尔特曾应邀担任过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访问学者,然后受聘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任实验心理学教授。他继续研究知觉,特别是研究同时刺激双眼的色彩和对双耳都有影响的声响,并开始研究句子知觉和语言直观的结构,诸如语法才句法的关系。11-12 年,他成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研究人员,这时他把自己的许多研究成果洪成3卷本著作《语言学和心理学语言中的一段语法》。

莱维尔特已经编辑或合著过不少著作,影响较大的有《语言知觉的研究》。他还负责编辑一些专业期刊,如《认知心理学》等。1980 年,他创办了荷兰奈梅亨马克斯 - 普朗克心理语言研究所并任所长,他也是荷兰科学和艺术学院院长。

急求高一生物、化学、物理必修一课程基本知识点概括。(物理基本公式等、)

1938年,德国生物学家M.J.施莱登概括出细胞学说的主要论点,提出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并且指出植物胚胎来自单个细胞。次年,T.施旺进一步加以充实,提出动物和植物的细胞从整体而言,结构上是相似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功能单位。这两位德国学者对细胞及其功能较为明确的定义,宣告了细胞学说基本原则的创立,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动植物的结构有显著的一致性。(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协调地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3)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的相关知识:  1、(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可分为动物、植物和细菌(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和RNA。  3、常见的有:人类流感(引起流行冒)、SARS、人类免疫缺陷(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乙肝、人类天花、狂犬、烟草花叶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  水  无机物无机盐  组成细胞蛋白质  的化合物脂质  有机物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C—COOH  |  H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相关概念: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二、糖类的比较:  分类元素常见种类分布主要功能  单糖C  H  O核糖动植物组成核酸  脱氧核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蔗糖植物∕  麦芽糖  乳糖动物  多糖淀粉植物植物贮能物质  纤维素细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动物动物贮能物质  三、脂质的比较:  分类元素常见种类功能  脂质脂肪C、H、O∕1、主要储能物质  2、保温  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磷脂C、H、O  (N、P)∕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胆固醇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官发育  维生素D有利于Ca、P吸收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有关水的知识要点  存在形式含量功能联系  水自由水约95%1、良好溶剂  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结合水约4.5%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  (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知识点包括: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知识专项突破、阿伏加德罗定律、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要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法、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化学常见的几种计算技巧、书写离子方程式易忽视的几个因素、化学键与晶体结构专题、晶体专项练习、化学键专题、看不到离子符号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的过量计算,多步反应的计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一定和不一定,一般和、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8电子稳定结构专项练习、元素周期表有关问题。以下是相信内容,请点击查看。   高一化学总结:常考点高考题--阿伏加德罗常数   高一化学总结:第一章单元知识专项突破    高一化学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要点  高一化学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法  高一化学总结:氧化性?6?1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常见的几种计算技巧   高一化学总结:书写离子方程式易忽视的几个因素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键与晶体结构专题  高一化学总结:晶体专项练习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键专题   高一化学总结:看不到离子符号的离子方程式  高一化学总结:反应中的过量计算,多步反应的计算  高一化学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高一化学总结: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高一化学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   高一化学总结:《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一定和不一定,一般和   高一化学总结: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  高一化学总结:8电子稳定结构专项练习  高一化学总结:元素周期表有关问题网址: ://.gaokao/200911/4aefc4262116a.shtml,可以,WORD格式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0?7{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0?7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